2022-08-17
二十六史简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新元史、清史稿。明朝时,《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年间,《明史》行世,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此后把《旧唐书》并入其中,合称“二十三史”。又把已经散佚的《旧五代史》主要依据《永乐大典》辑录整理成书,经乾隆皇帝钦定,与“二十三史”合称“二十四史”,成为过去传统史学领域中的“正史”。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柯劭忞撰修了《新元史》。1921年,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下令把它纳入“正史”,这就形成了人们通......
本文的湘黔边区,包括以湖南省怀化地区为中心,贵州省黔东南州及邵阳的部分地区。汉代,该地称为武陵郡。三国以后称武陵地域为五溪地区。历史上为苗瑶、壮侗族群聚居之地。唐末五代,有飞山(今湖南靖州境)蛮酋长杨再思,以其族姓散掌各峒。唐宋时期,汉族开始大量入居湘西南地区。明初,江南汉族官兵始进入湘黔驿道、黔楚边界的卫所驻扎。根据史书、族谱的记载,湘黔边区的陶姓,是明初从江南迁来的卫所屯军的后代。下面将湘黔边区各支陶姓的来源、支系、分迁、繁衍等情况作一综述。△楚黔边境府卫分布图(1413年)一、靖州龙井庵陶姓2013年,靖州陶姓有645人,有靖州龙井庵支、靖州打油街支、靖州三锹支等。靖州龙井庵《陶氏族谱》(清乾隆三十五年)载:始祖陶权,旧名陶保,原籍江南凤阳府定远县二十四都昌义乡陶家坝人氏,明洪武二年,实授明州卫百户。二世陶仁,洪武二十六年,改除广西桂林卫中所百户。二十七年(1394年),复改除湖广靖......
太始祖—唐尧尧(约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号放勋,古唐国人(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中国上古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十五岁辅佐兄长帝挚,改封于唐地(今山西太原),号为陶唐氏。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东汉末年群雄—陶谦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丹阳郡(治今安徽宣城)人。汉末群雄之一。最初为诸生,在州郡任职,被举茂才,历任舒、卢二县令、幽州刺史、议郎,性格刚直,有大志。后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对抗北宫伯玉,任扬武校尉,之后又随张温征韩遂、边章,中平五年(188年),徐州黄巾起,陶谦被朝廷任为徐州刺史,击破徐州黄巾,并推行屯田,恢复生产。尔后听从王朗、赵昱建议遣使进京朝贡,获拜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晚年因战事上为曹操大败,徐州大半几乎遭兵祸所害,以致过度忧劳而......
先秦时期,陶姓活跃于山东、山西、河南地区。东汉时期,举族南迁丹阳(安徽当涂)。三国时期,分迁一支于鄱阳,后形成浔阳郡望。晋唐时期,开始涉足江浙一带。宋代,开辟湖广、岭南等蛮荒之地。明初大移民,西南、西北、东北和中原各地均有了陶姓人的踪迹。至此形成聚集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并扩散各地的分布特征。河北陶氏河北、北京、天津明清属直隶,即古之冀州,多为明清寄居者。顺天有陶山,正德间任舞阳知县;武功中卫有陶容,天顺进士;卢龙有陶献,景泰举人;固安有陶光宠,嘉靖举人;通州有陶旺,永乐间任南昌主簿;清苑有陶宏夔、成化举人,又有陶国奇、康熙举人;宛平有陶泰正、雍正间任永吉知县,又有陶夔成、同治间任安化主簿;东鹿有陶清,宣德举人;枣强有陶以铨,天启举人;深州有陶澄龄,顺治举人;新乐有陶光仪,康熙间任开原训导,又有陶发沮、陶显祖,康、雍间举人;今赞皇有陶健,山西省公安厅长。威县陶氏陶成,原籍山东青州府昌罗县士乡村,......
走近非遗以画过年——无锡陶氏纸马展,纸马自唐代以来,伴随着宗教民俗而广泛流布,是一种集宗教、艺术、民俗于一体的民俗版...
陶村至今保存完整的《陶氏宗谱》,守拙园,在距黟县县城6公里,陶村为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次子陶俟之后裔陶庚四迁居地。...
我们,湖南陶氏,我们是谁?我们,湖南陶氏。是一个有着很多故事的族群。据传,我们的得姓始祖,是黄帝...
江西新建昌邑陶皖江寻族人,皖江寻亲一:述诚(派名英仁)子贤 贤子肇焕 肇焕子其掌(迁望江县华阳镇)其掌字示...
唐天宝元年(742)改江州置,治所在浔阳县(今江西九江市)。辖境相当今江西都昌、德安二县以北地区。乾元元年(758)复为江州。...
重庆陶氏字辈...
昨从市考古所获悉: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考古发掘,已有两项重要发现面世。其中,在谷城发现的36座墓葬,为秦人入侵楚国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 这处墓葬是在谷城县城关镇龚家河村工地发现的。市博物馆馆长王先福介绍,36座秦汉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秦人的陶器,这说明,秦人入侵楚国后,对当地进行了重点管理。 另据介绍,在老河口发现的堰窝子遗址,处于汉水上游和中游...
9月9日,雅安市[注:地理位置现今在辽宁海城南营城子。历史历史曾为高句丽所有。-anshi]芦山县芦阳镇振兴路一建筑工地上,工人在挖掘房基时发现一座东汉[注: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光武帝刘秀建立。二十四史中的断代史—《后汉书》,即记载了上起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东汉一朝共196年历史。]古墓,更让人惊奇的是,古墓内还有一具陶棺。昨日,雅安市芦山县博物馆馆长唐国富称,该墓为东汉墓,距今1800年以上。目前,清理已经结束,在陶棺内发现了陶罐、陶俑、陶鱼以及摇钱树陶片等文物,其中陶鱼在雅安尚属首次发现。出土东汉陶棺现年70岁高龄的吴映高称,这座古墓原在他家自留地上,紧靠原芦山围城河,坐东向西,当地人称“大坟包”,该坟包占地面积近半亩,坟高有六七米,后来差不多将其挖平了,早在1980年,吴映高家修住房时,就将该座古墓挖出,由于当时受条......
贺州陶氏源流南郊陶氏先祖陶英(849—931),山东省青州府诸城猪矢巷人,公进士出身,唐昭宗时立有战功奉旨守青州,后官累至兵部左侍郎荣封太尉。唐天佑二年(905),广西昭州一带发生乱事,朝廷拜公为征南大将军,英公领旨率八万精兵南征,前往广西昭州(今平乐县)平乱。评定乱事后定居于此(今平乐阳安陶村)。英公生六子:长道、二通、三遵、四迪、五近、六还!道居钟山、贺县等地;通居荔浦;遵居平乐后分居玉林广东香港等地;迪居修仁县、永福;还居恭城县。据老族谱载:英公之长子道,官居后唐左相知平章事。后因昭州龙平一带作乱,公奉命率兵龙平平乱镇定,留守卜居龙平(今钟山县公安镇大龙高村)。后(三房)守礼支房九世祖讳元明作诗铭石勒碑于龙平寺内为证:其一:镇定昭州谁敢当,陶英忠孝事初唐;荣封太尉君恩重,职拜将军名永扬!豪杰降来成大业,隐身不仕卜莲塘。一生尽萃无他念,且乐安居仁寿坊!其二:雄兵八万入昭州,太尉军功万古......
陶致完广西平乐陶氏始祖陶英第十一代孙,南宋度宗咸淳辛未(1271年)科进士,任刑部员外郎。南宋灭亡后,选择隐居在玉林市大平山镇正阳村。致完公告诫子孙隐居读书,不许参加元朝科举考试,不食元朝俸禄。明朝建立前,玉林的陶氏子孙都谨遵这一家规。陶致完在老家排行三十六,后代敬称其为三十六府君,系玉林陶氏一世祖。玉林陶氏一世祖陶致完是广西平乐陶氏始祖陶英第十一代孙,而陶英,则是陶渊明长子陶俨的后裔。陶致完的经历与陶渊明有几分相似。他是南宋度宗咸淳辛未(1271年)科进士,任刑部员外郎。祥兴二年(1279),南宋流亡政权在元将张弘范追袭下,走投无路,在崖山(广东江门新会南海中)的宋军全部壮烈牺牲。丞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当陶致完追来时,为时已晚。他无颜回故乡,于是沿北流江直上,选择隐居在玉林市兴业县大平山镇正阳村,如先祖陶渊明一般,躬耕田园,闲读诗书。同时告诫子孙不许参加元朝科举考试,不食元朝......
1、丹阳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陶舍自济阴从汉王,后以功封开封侯,子陶青袭爵,汉文帝时任御史大夫、丞相,参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裔孙陶睢,于元鼎五年(前112年)以酹金失侯。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始诏复家。陶青9世孙陶敦,京县(今河南荥阳市东南)人,于汉安帝永初四年(110年)被征召,后为少府。顺帝即位,陶敦以翊戴功为司空。一年后以卷入党争而免官。陶敦为避祸举族南迁至丹阳,卒葬当涂县东。从此陶氏宗族居于吴,晋时盛于丹阳。又据陶翊《本起录》:陶弘景13世祖陶超,汉末渡江,始居丹阳。《当涂县志》云:汉征君陶超墓在小朝山边。陶弘景8世祖陶基,吴时为交州刺史,子陶璜,于晋时仍为交州牧,开发越南中、北部起了巨大作用,璜封宛陵侯。子威、淑。威子绥,四世五牧交州达80年,恩威并孚。后柳宗元有铭曰:“汉光中兴,马援雄绝域之志;晋武一统,陶璜布殊俗之恩。恩随德成,功与时并。”陶谦为陶基从父,《后汉书......
不知是哪年哪月,王母蟠桃会以后,她派遣洞仙降落凡间,选择一个洞天福地的地方。洞仙在云端看见六螺山中的北螺山,千仞悬崖峭壁,滑溜溜、没斑纹,是造洞府的好地方。于是派手下的神鸟去开凿洞府。一个深秋的夜晚,满天星斗,月色皎洁,一只羽毛秀丽的大鸟,从彩云中飞出,慢慢地向大若岩的六螺山飞来。它停在峭壁间,用那乌黑黑的尖嘴,这里啄啄,那里敲敲。光滑平整的悬崖峭壁,即刻是一圈圈秀丽的斑纹,大小不一的小洞,高低不平、奇形怪状的各种图像。一夜工夫,已啄成一个很大的洞。凑巧,篁潭村一位樵夫,起五更去砍柴,路过北螺山的涧谷,听着啄岩石的声音,石壁隐约出现一个巨大的岩洞,觉得很奇怪,又很害怕。为了壮壮自己的胆量,高喊一声,只听见天崩地裂,万涧千山,一齐共鸣,一只大鸟从石洞中飞出,向天空翱翔而去。那樵夫吓得魂飞魄散,昏倒地上。半晌醒来,前面豁然出现一个十余丈高、二十余丈阔的石洞。大鸟用铁嘴啄凿石洞以后,又不知过了多......
蛋壳黑陶觚 同坑出土的酒器——鬹 同坑出土的酒器——鬹 “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被称作我国古代制陶艺术巅峰之作的蛋壳黑陶陶器,是山东[注:山东省-山东省简称鲁。在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济南。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
定陶大型汉墓位于山东省[注:东省拼音:dōn??shěn??解释:1.古代中央官署之一。南朝齐指集书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以散骑常侍为长官。]定陶县马集镇大李家村西北约2000米。原属于灵圣湖遗址的一部分,早年曾采集有商周至汉代的陶片。该遗址上,在上世纪50年代地面仍保留有三个大土堆,当地人称之为“堌堆”,应皆为墓葬封土,后被取土平毁。1999年,菏泽市文物处和县文管所曾联合清理其中一座,为一被盗掘的大型券顶石室墓。此次清理的墓葬属于其中封土最大的一座。近年来,该墓葬被疯狂盗掘,发现盗洞近30处,盗出部分带文字的墓砖及被锯凿上来的大方木块,墓葬随时有被彻底破坏的危险。自2010年10月开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之前,首先对墓葬及周围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勘探,目的在于搞清现存地表下墓葬的封土分布范围以及是否存在陪葬坑、陵园等附属建筑。但因地下水位太高,原汉代地表距......
陶渊明与酒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他的诗篇,与他的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歌之颂之。他虽然官运不亨通,只作过几天彭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密切: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他下令悉种粳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了大问题。然而回到四壁萧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但以后的日子如何,就不管了。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描绘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其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桃花源位于湖南省桃源县境内,背倚雪峰山脉,面临八百里洞庭湖,要居武陵源、岳阳楼、南岳衡山等风景名胜区之中枢。桃花源在历史上就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之一,有第三十五洞天、第四十六福地的美益。千百年......
陶成墓文保护碑忠烈祠碑兴业县大平山镇正阳村是陶氏进入玉林的最早村庄,距玉林城区十五公里。村前是一片平坦肥沃、盛产作物的良田,村后有连绵不断、四季郁葱的后山作屏障,村前有清澈的雅桥江水流过,左边是玉石一级公路,右边有黎湛铁路,交通十分便利。南宋末年(1279年),原籍广西平乐的南宋刑部员外郎陶致完择居鬱林州阳护里,为玉林陶氏家族始祖,至今历经738年,血脉延续三十几代,后裔分布于广西、广东、香港、浙江,人口约四万。正阳村是玉林陶氏家族发祥地。...
龙道村位于贺州市钟山县回龙镇目前村寨常住人口有1260人(截至2013.10.30)初建于元朝中叶受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中原文化、教育文化和农耕稻作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建筑群、石刻对联和代表浓郁教育文化的书院是现今保存下来的最能反映古老文化的物质载体龙道村古建筑群龙道村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属于变异干栏式建筑,中原汉民族与南越土著民族相结合的建筑形式,封闭、密集。它家家相连相通,户户石库门雕刻对联和八卦图。村中炮楼耸立,门楼众多,巷道复杂,是一座防御与人文于一体,体现清道光、咸丰时期广西乡村社会动荡与人文现象的村落;同时民居族系分明,贫富有别,也是一座典型的氏族文化与阶级划分活标本。古建筑局部古建筑街道风貌建筑群前砌护村石墙,各道门口有闸门,各巷道设有门楼和多重防护门,巷道复杂,炮楼林立,户户相连相通,防御功能十分良好。村中所办红、白喜事,无论二十桌、三十桌,只......
咸川陶氏宗祠坐落在芜湖县六郎镇强湾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虽几经摧残损坏,又多次修善重建,终重现恢弘气势。陶氏宗祠传承了古宗祠的徽派建筑风韵,整体给人古朴、典雅、肃静、庄严之感。一堵“照壁墙”,面对着宗祠大门,寓意日月光华,堂壁生辉,人兴财旺,寄于着陶氏族人的美好祈愿。宗祠是三进式的,入眼的即是高大而雄伟的墙门,门上“陶氏宗祠”四字遒劲有力,飞檐翘角气势轩昂。大门宽阔厚实,还绘制了门神,魁梧威猛;进门便是天井院,灯笼高悬,青砖铺地,采用传统式中轴对称布局方式。这是二进忠义堂,供议事所用。一副对联:承先祖宏志,创后世蓝图,蕴含了咸川陶氏族人质朴而强悍的精神力量。堂中设条案、仿古族长椅,仿古桌凳,摆放方式很是讲究。看每张椅子后面还有标志呢!最后一进是思孝堂,上下两层楼,里面供奉着祖先牌位。族人一般在春冬两季进行祭祀。此堂很特别噢,正面墙全是木制的。这一进两边还设了小门,这个是有说法的,凡族人中有......
陶氏宗祠,又称怀德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6年才建成。宗祠位于陶宅村的村口,算是村里的地标性建筑。陶氏宗祠的最后一次修缮是在清末,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陶氏宗祠依山而建,总面积达746平方米,前为门厅和庭院,后为主要建筑,包括五间三进两明堂。隔着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宗祠的对面已经建起鳞次栉比的红砖民房,没有熟人带路,一时半会怕是很难找到宗祠的大门。大门前的“牛腿”上雕刻有“不知”“不愠”的古训,而三扇大门上彩绘的门神图案仍依稀可见。推门而入,陶氏宗祠高大的八字门楼映入眼帘,由于年代久远,墙壁已有斑驳剥落,但是梁架、牛腿、檩条、额枋上的木雕依然栩栩如生。祠堂前进有一座戏台,顶部的平棋是泼墨写意的山水花鸟图,大方而精致。与之相呼应的前进额枋上的雕刻主题也是戏曲人物,细节丰富,场景热闹。中间的天井略窄,通过两侧过廊来到中进,这里的梁架保存得更为完整,雕刻的主题大多是花草植物等花纹。年久失修......
缙云泉塘陶氏宗祠,位于泉塘村中,坐西向东。为两进一天井,正厅三开间,前厅有戏台,有左右厢房,占地1200平方米。始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光绪十七年(1891)告竣。雕刻精致,为上乘建筑。由于年久失修,两厢倒塌,上厅及门厅严重损坏。2015年9月动工重修,次年修竣。宗祠楹联:给谏佥宪冠裳世族,学録兵部诗礼名家。恭秉国钧于北宋,司徒谏议在南明。奕世诗书窥孔壁,满门簮笏贺尧天。科甲联芳世裔,诗书礼乐传家。科甲家声古,双凤世泽长。...
正阳陶氏宗祠坐落于兴业县大平山镇正阳村,位于玉林城区西十五公里处,是玉林最早的陶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宗祠坐东向西,原为红砖红瓦的砖木结构两进老式建筑,2016年重修改红瓦为青瓦。大门对联:乡贤世泽,名宦家风。...
我请任继愈先生为陶林二公祠题展名 时间:2013/4/128:18:02点击: 49 【宽幅显示】【微信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更多 varjiathis_config={data_track_clickback:tru...
Copyright 2023 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