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谁?我们,湖南陶氏。是一个有着很多故事的族群。
据传,我们的得姓始祖,是黄帝的玄孙、尧帝陶唐氏。尧帝13岁封于定陶,子孙由此得姓,已经4300多年。
我们的开派远祖,是西汉开封侯陶舍,我们称他为一世祖,距今2200多年。
我们,自西晋晚期,从江西鄱阳湖周边,也就是中华陶氏三大郡望之一的浔阳郡出发,展展转转、陆陆续续来到这里,前前后后已历1700多年。从南岭到洞庭,幕阜山到雪峰岗地,到处布满我们的足迹。如今,族群人口已超过15万人。
我们乃炎黄正脉,尧帝传人。启于舍公,系出浔阳。
公元300年,正值西晋晚期,陶舍后裔、相传舍公十三世孙陶侃,自浔阳来此出任武冈县令,成为踏上湖湘热土的陶姓第一人。
13年后,侃公再度入湘,平定杜弢暴乱,在今长株潭地域征战三年。自此直到今天,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作为晋朝太尉、八州都督,封地及今大半个湖南的长沙郡公,生前湖湘在他治下,终老回归埋骨于斯。
侃公,同时是浔阳陶氏开枝散叶第一人,他的第二代十七人正常繁衍,人口及今全陶七成。1838年,湖湘八邑陶氏联宗,奉侃公为始祖,建总祠于省城。
陶侃母亲湛夫人,以封坛退鲊、限酒制约、截发延宾、缝袖题箴,位列天下四大贤母。古代长沙礼贤街、贤母殿,专为湛夫人而设,她是吾湘陶氏理应走向前台的实实在在的祖先。
陶侃的曾孙陶渊明,勤学自强,继承祖德;家贫如洗,心系苍生。因时岐而弃政,归田园而力耕。以百篇诗文得名垂三史,因诗品人品成天下宗师。今常德桃源仍留旧梦,为吾显祖枝近宗同。
湖南陶氏以承尧启舍,尊桓敬柳的文化脉络,深以为荣,充满自信。陶侃受封公爵,谥号为“桓”,世称桓公。五柳先生则是渊明公的别号。桓公事迹与湛夫人密不可分,贤母勤娃,早成千古佳话。两句八字,涵盖我们五位卓越的祖先。湖南陶氏五祖文化,是我们家族文化的源头。
湖南陶氏族群,积极参与我们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历代英才辈出。他们倡导五祖文化,实践家族精神,出现了一批批为国家、民族作出重要贡献的卓越人物。清代著名学者、经世致用学派领军人、两江总督陶澍,无产阶级革命家、国务院原副总理陶铸……
走遍湖湘,陶氏祖先留下的遗迹随处可见。挚爱植树的始祖侃公,亲手栽植的武冈文庙双银杏枝叶犹荣,长沙麓山寺罗汉松亭亭如盖。墓地故庐在湘潭窑湾,故居故祠今贾谊旧宅。太尉大王庙香火依然,嫡孙陶公庙规模鼎盛。陶公坪、杉树庵有据可循,射蟒台、穿石坡传说美丽。湘潭石像与钓台争辉,武冈城雕共路名同艳。至于惜陰街井、书舍遗碑,实难胜记。说陶侃是湖南境内遗迹最多的古代名人,绝不虚传。当年他在湖南勋高德广,影响千年,历久弥新。
此外,常德桃花源花开千载,安化小淹镇陶澍陵园;祁阳浯溪陶铸纪念地带,浏阳澄潭江宗祠文化景观;以及湘陶支裔标志性文化纪念建筑,造型各异,年代参差。目不暇接,接踵相连。
多不胜数的祖先遗迹,透过历史烟尘,向我们述说曾经的辉煌,也再现了我们历代祖先。同时,也在向我们昭示,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翻开新页,书写新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